|
|
→興源寺景區簡介
|
“小五臺山”之稱,境內廟宇林立,興源寺是其中最大最中心的一座,不僅規模宏大,造型也美觀。興源寺興建于清代順治六年,竣工于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皇帝賜額"興源寺"。后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其左右增建廂殿一座。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擴建。在原正殿的前面,沿著中軸線修建面闊九間,進深九間,通稱"九九八十一間"的正殿、天王殿和山門殿。兩側又對稱地修建配殿和鐘鼓樓。這次擴建和增建,用六年時間才告竣工。其后歷任札薩克達喇嘛屢有修茸,但只是局部和小規模的。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進行較大規模的改建和增建,主要是重建正殿。在建筑結構上采取漢藏結合式,為二層建筑。并在興源寺和與興源寺相鄰的象教寺(建于1670年)四周筑起高大的圍墻,使興源寺和象教寺連成一片,形成占面積2.5萬平方米,規模宏大的建筑群。工程歷時三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此寺北靠巍巍群山,南臨穿街越柳的庫倫河,周圍翠柏蒼松環繞,鳥語花香。從建筑布局看,殿堂樓宇的設計博采漢、蒙、滿、回等民族建筑風格之長熔于一爐,鑄為一體。同時,還巧妙運用了形體組合和空間對比,于嚴整中求諧調,封閉中求疏朗,閉而不塞,莊嚴典雅。寺院中古松掩映,使殿堂顯得更加幽靜肅穆。置身其間,別有情趣。真可謂“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風景似重慶”,目前,仍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建筑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興源寺一度成為庫倫旗黨政機關辦公的地方。寺內的佛教、經冊在土地改革中被毀掉。"文化大革命"中興源寺遭到嚴重的破壞,只存正殿完好無損。1986年,庫倫旗人民政府對興源寺進行維修,使這座古寺面目一新。 |
|
景區榮譽:AAAA級景區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特點:
旅游提示: 詳細..
景區門票:0元/人,景區免費 電話:興源寺:0475—4912719 13654753268 詳細.. |
|
|
興源寺風光圖片
|
管理電話:0475—4912719 13654753268 |
 |
投訴電話: |
興源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