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nèi)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享盛名。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西南20公里處,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方園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qū)。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唐天寶年間(約公元742-752年),詩人李白偕友來到九子山。觀其山秀異、九峰如蓮花,寫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佳句。九子山自此更名為九華山。唐開元年間,新羅國(今韓國境內(nèi))國王近親金喬覺卓錫九華,潛心修持75年, 99歲圓寂,佛門認證他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辟為地藏道場,明、清鼎盛時期,寺院多達360余座,僧尼四、五千人。“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于天下。現(xiàn)存古寺廟99座,佛像1萬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700余人。
“九”為數(shù)中最大者,因此天有九重,皇宮也有九重。此外,“九”久同音,天長地久,長長久久,中國人視“九”為吉祥之數(shù)。九華山與“九”更結(jié)下不解之緣:山有99峰,主峰有9座;九華勝境有九子峰、九子泉、九子古松、九死還魂草等;大悲寶殿千手千眼觀世菩薩像高9.19米,殿前有常行菩薩雙九龍壁,肉身寶殿護國肉身寶塔上有9層木塔,塔前的石階是“九九八十一”級,鐘鼓樓下有99級石階回廊。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臺、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 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臺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云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干。險峰多峭壁怪石,天臺峰西“大鵬聽經(jīng)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jīng)而感化成石。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xiàn)有寺廟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游區(qū)。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nèi)外。
九華山的寺廟建筑獨具特色,于散亂中取和諧,于樸實中見莊嚴,取貌于皖南民居,與周圍秀美山川和古老村落相互映襯,更顯古樸清幽,秀雅靈妙。九華山寺廟主要集中在海拔600多米的九華街,這里是九華山的中心,有“蓮花佛國”之稱。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勢布局,顯現(xiàn)出高超的建筑設計藝術。寺內(nèi)掛有一口鑄于清光緒年間的古鐘,高丈余,重千余公斤,鑄造精美,音色洪亮。每當暮色蒼茫,寺僧以槌擊鐘,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回蕩,使人頓生超脫凡塵之感。
九華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眾多。有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瀾溪、九子溪等,源于九華山各峰之間,逶迤秀麗,閃現(xiàn)于綠樹叢中。龍溪上有五龍瀑,飛瀉龍池,噴雪跳玉,極為壯觀。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處亂彈。舒溪三瀑相連,注入上、中、下雪潭,斷崖飛簾,如卷雪浪。還有老虎洞、獅子洞、華嚴洞、長生洞、飛龍洞、道僧洞等,均為古代僧人居室,清靜雅致,極利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