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寺建于唐,初名會聚寺,元稱玉永泉寺。寺內有勝泉池。明正統元年(1436年)重建,明英宗朱祁鎮賜額名“西峰寺”,當時寺址內有唐俊公塔,元月泉新公塔(后移戒臺寺內)。清代改建為恭親王載洵的園寢,修建了園寢陽宅,西峰寺遂成恭王府的家廟。1984年,在陽宅的基礎上改建為區博物館。館內有五個大陳列室:革命斗爭陳列室、門頭溝區簡史和民俗陳列室。后博物館搬遷到大峪。
建筑大致保留清代庭園風貌,分內外兩層院落,現存山門殿、天王殿以及兩廂回廊禪房30余間。寺內有銀杏一株,為元代所植,有800多歲樹齡,人稱“白果王”。樹高近40米,軀于直徑8米多,撐起一個巨大的樹冠。
西峰寺景區共三處摩崖,第一處在一巨石上,鐫刻“倚云”、“心畬”;第二處刻字為五言絕句“云靜石梁懸,花疏竹籬短。秋雨一夜寒,山中紅葉滿”。落款為“又題”。第三處在一巨石上作“趺坐巖樹間,松下云來往,不聞人語喧,但聽鐘聲響”。下面刻有“丙辰秋月,題石心畬”。為溥心畬隱居戒臺寺時所作。景區內的載瀅墓為門頭溝區文物保護單位。
西峰寺景區建有北京農夢園觀光旅游度假村度假村建有20余處北方民居特色的院落,有標準間、套間、土炕。同時為客人提供書畫沙龍、垂釣、篝火晚會等休閑娛樂活動。另外,300畝采摘區、葡萄長廊、石碾、石磨、養殖中心也別具特色!八现駱恰辈蛷d現推出農家飯及各種特色的美味佳肴、野外燒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