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洞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于宜賓興文縣中城鎮南30公里處,因奇石林立、洞壑連襟而得名,為世界地質公園,以喀斯特巖溶地貌為主。“石海洞鄉”與“蜀南竹!、“僰人懸棺”并稱為“蜀南三絕”!笆6脆l”景區總面積126.4平方公里,由天泉洞中心景區、九絲山景區、大壩鯢源景區、周家溝溶洞景區組成。地上、地下均由石灰巖構成,分為石林、石海、溶洞三個部分。
石海巖石多呈三角形凸起,石高1米~2米不等。石林怪石嶙峋,有石門、石柱、石筍、石人、石獸。整個景區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態;地下溶洞縱橫交錯,洞重洞,洞托洞,洞穿洞,大小溶洞相互交錯,構成龐大的地下溶洞群。
天泉洞景區溶洞和石林結合,14平方公里的石林掩蓋著26個洞穴,其中天泉洞、天梁洞、天獅洞均在10萬平方米以上,被列入全國十大洞穴系統之列。天泉洞空間高大奇偉,共5層,有12個大廳,體積達270萬立方米,居全國各大洞之首。主洞長1300多米,高約50米~100米。洞內地面干燥,空氣清新,冬暖夏涼。開放游覽主洞第三層、第四層,面積8.l萬平方米,分為穹廬廣廈、長廊石秀、云步通幽等7個大廳。各大廳景觀別具一格,鐘乳、石花、石緯、石柱等組成琳瑯滿目、五光十色的景致。主洞內有寬敞的大廳,也有迂回的 長廊;有對峙的"高山",也有臥波的"長橋";各種鐘乳石巖溶于奇異狀,瑰麗萬端,宛如一個金碧輝煌的地下宮殿。主洞兩旁又有耳洞、吊洞等10余個大溶洞,上下交錯,形成洞中有洞、洞下有洞的奇觀,并有陰河穿流其間。陰河河水清澈,魚兒漫游,有發出微微磷光的亮蝦;有珍稀的玻璃魚,形如蝌蚪,小巧玲瓏,顏色粉紅,全身透明,肝膽可見,聽覺靈敏,難得一見。
位于天泉洞后洞出口處的小巖灣大漏斗、大巖灣大漏斗,為喀斯特溶斗,尤為壯觀。其中小巖灣大漏斗直徑650米,深208米。絕壁大都呈豎線條,色澤青灰,銀光閃爍,宛如飛瀑懸垂。絕壁中段有2000多米自然棧道與天泉洞后洞出口處相連。與之相隔400米的大巖灣漏斗,東西直徑700余米,南北直徑450米,最深處230米,呈葫蘆狀,與天梁洞相通。它們都大大超過被稱為世界第一的美國阿里西波大漏斗(直徑330米,深70米)。1935年,一名掉隊的紅軍小戰士,被當地反動武裝俘后拋人洼心,故人們將此地一處石巖取名為紅軍巖。
景區內可見石牛、石馬、石獅、石象等一幅幅維紗維肖的石景。主要景觀有七女峰、翠屏古塔、天涯望歸人、雙獅爭繡球、群羊下山、石林疊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