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峽雄踞長江三峽之首,又名夔峽,西起四川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中,它是最窄、距離最短的一個峽。
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贊嘆。瞿塘峽西入口處,白鹽山聳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兩山對峙,天開一線,峽張一門,故稱夔門,古稱瞿塘關,形成“西控巴蜀收萬壑”,瞿塘峽鎖全川水的險要氣勢。 瞿塘峽在三峽中雖然最短,卻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文化藝術走廊。
瞿塘峽以“雄”撼人心魄,“峽分山對立,江合水爭流”是對它的生動寫照。瞿塘峽兩岸,南北分峙著挺拔壁立的白鹽山、赤甲山。“赤甲白鹽俱刺天”,在兩岸陡峭的峽壁夾峙下,江流被百米寬的河道束鎖,仰首峽江,狂濤奔瀉,飛漩連珠令人生畏,高峽急流,自古有“巴蜀咽喉”之稱。瞿塘峽深水急的江流,綿延不斷的山巒,構成了一幅極為壯麗的畫卷。
峽口的上游有奉節古城、八陣圖、魚復塔。峽內北岸山頂有文物珍藏甚多的白帝城,驚險萬狀的古棧道,神秘莫測的風箱峽;南岸有題刻滿壁的粉壁墻,富于傳說的孟良梯、倒吊和尚、盔甲洞,洞幽泉甘的鳳凰飲泉等。在風箱峽下游不遠處的南岸,有一座奇形異狀的山峰,突起江邊,人稱“犀牛望月”,維肖維妙。出瞿塘峽,峽口南岸的大溪文化遺址,是考古工作者最感興趣的地方。距白帝城僅幾公里的杜甫草堂遺址,更是詩人流連忘返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