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萬花山旅游區(qū)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境內(nèi),是一處融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游覽勝地,這里集中了上萬株野生牡丹,每年的春夏時節(jié),姹紫嫣紅的牡丹競相盛開,香氣襲人,令你大飽眼福。
萬花山又名牡丹山,地處延安市西南16公里處的杜甫川中,以漫山遍谷的野生牡丹而聞名。坐南向北,總面積約一千多畝,滿山翠柏,枝葉繁茂,四季常青。每年春暖花開,柏樹叢中到處奇花異草。其中野生牡丹歷代盛名,滿山遍野約五萬多株,數(shù)十個品種,已被國家列為三級保護(hù)野生植物,據(jù)有關(guān)專家鑒定為中國牡丹的原生種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種群保護(hù)價值。
萬花山野生群牡丹歷史久遠(yuǎn),《大清一統(tǒng)志》載:“牡丹山,在膚施縣南四十里,其他多產(chǎn)牡丹。山為名花占,故萬花山得名于牡丹,又榮于牡丹”。洛陽牡丹興盛之前,天下牡丹以延安為宗,所以延安可稱為是中國牡丹的故鄉(xiāng)。宋《圖徑本草》:“今丹延安山中皆有,但花有黃紫紅白數(shù)色”。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牡丹出丹州、延州”,并在《花譜》中載有延安紅、丹州紅,“皆謂產(chǎn)之杰然者。自丹延以西尤多,士人刈以為薪”。那時牡丹多到當(dāng)?shù)乩相l(xiāng)時?稠侥档でo桿當(dāng)柴燒,這可說是天下一大奇觀。
相傳萬花山所在地的花源頭村又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xiāng),這里建有規(guī)模宏偉的木蘭陵園,園內(nèi)石碑刻寫著《木蘭詩》全文和廖沫沙與舒同分別題寫的“木蘭祠”、“木蘭詩”,木蘭冢前立有舒同題寫的“花將軍之墓”墓碑,碑前豎一座4米多高的木蘭跨馬征戰(zhàn)的戎裝石雕。在萬花山頂上有一道長500米,寬100米的山梁,俗稱“跑馬梁”,據(jù)說是當(dāng)年花木蘭練武縱馬的地方。山梁上有一顆由5株相生連體奇特的柏樹,名“五龍柏”,系延安名木。
萬花山的景點甚多,還有從軍亭、望仙亭、吟詩亭、崔府君廟、群芳譜等。山下有萬花湖,碧水蕩漾,游船穿梭,石橋臥波,湖光山色相映,游人其樂無窮。當(dāng)年,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時,在日理萬機(jī)中抽空于1939年5月和1940年5月先后兩次同周恩來、朱德、董必武、林柏渠、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慕名前往萬花山觀賞牡丹,至今,山上還留有毛主席賞花臺供人參觀。景區(qū)內(nèi)還有數(shù)道石刻長壁,壁上鐫刻著歷代名人在萬花山賞花時的即景詩和題詞,其中江澤民總書記1989年9月11日在萬花山視察時題寫的“萬花山”和李鵬委員長1990年11月來此視察時題寫的“牡丹之鄉(xiāng)”石刻引人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