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山風景區(qū)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是南京著名的旅游勝地,自然景觀以山景和森林景觀著稱,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
棲霞山古名攝山,又名傘山,處南京城東北22公里處,南朝時曾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棲霞山有三峰,東峰如龍,西峰似虎,各名龍山、虎山。主峰三茅峰,又名鳳翔峰,海拔286米。棲霞山景區(qū)以棲霞山為中心,總面積860公頃,兼有許多南朝陵墓巨型石刻碑記。區(qū)內(nèi)主要景點有棲霞山、棲霞寺、舍利塔、千佛巖、南朝陵墓群及石刻等。
棲霞山?jīng)]有高峻,但清幽怡靜,風景迷人,山間古跡遍布,自然風光也十分迷人,尤其是深秋的棲霞,楓林如火,漫山紅遍,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自明代以來就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棲霞紅葉種類很多,尤以楓香為主,包括紅楓、雞爪槭、三角楓、羽毛楓、櫸樹、黃連木等,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紅遍,猶如晚霞棲落,蔚為壯觀,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賞,為我國四大紅葉觀賞風景區(qū)之一,“棲霞丹楓”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
棲霞山的紅楓成片、奇石嶙峋,山深林茂、泉清石絕,自然風光美麗迷人,即使這樣,這些只是陪襯而已,棲霞山最為出名當是山中的的棲霞寺、千佛巖和舍利塔等人文景觀。棲霞山古跡遍布,山景優(yōu)美,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其中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棲霞山,風景區(qū)內(nèi)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多處,歷史古跡遺址80多處。薈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綠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質(zhì)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山中險峰、奇石、名泉、深澗與蒼松、翠柏、桃花、紅葉渾然一體,自然天成。隋舍利塔、唐明征君碑、千佛窟,禹王碑、乾隆行宮、萬松山房、般若臺、太虛亭、話山亭、陸羽茶莊等拱佑名藍。千年古剎,佛學“三論宗”祖庭,佛教“四大叢林”之一的棲霞古寺就座落在棲霞山西麓,經(jīng)聲悠揚,晨鐘暮鼓,宛如人間仙境。
棲霞山的地學內(nèi)涵也極為豐富,古生物化石眾多,是許多地學名稱的命名地,被專家稱為“天然地質(zhì)博物館”、“地學教科書”。風景區(qū)在景點建設(shè)、園林綠化、文物保護、生態(tài)保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fā)展,逐步使這一融自然山水、石林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第一金陵明秀山”成為觀光、旅游、朝圣、科考為主要功能的旅游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