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山位于福建省泉州晉江市境內,山麓的草庵寺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山頂有古寨“靈水寨”的遺址。
華表山海拔259.5米,是晉江位列第四的高山,處在晉江中部羅山鎮。華表山又稱高州山,因山上雙峰角立,“如華表然”,故名之。又因山頂建有古寨,俗稱寨墻山,遺址迄今尚存。掩映于峰巔云樹間的古寨墻,每引得瞻賞草庵古剎的游客仰望不已,生出許多遐思。據查,清道光《晉江縣志》卷之十《關隘志》有:“靈水砦,在五都,周一百一十八丈八尺,門二。”華表山地屬五都,附近靈水;據觀測,古寨規制與“靈水寨”一一相符,可以認定華表山古寨即是縣志記載的“靈水寨”。
古寨遺址寨門早已坍塌,兩旁用亂石壘筑的寨墻多已傾圯。墻基寬度三米,殘墻高度自一米許到三米不等,沿著山頭,分東西兩路向東北方向延伸,在東北方又結了一座寨門。山頂地形狹長,所以寨墻南北相距近一百八十米,東西相距僅五十米左右,恰似一顆橄欖形狀。寨墻總長度三百六十米有余。
華表山上有紫竹寺,山麓有草庵,以庵中保存世界唯一最完整的摩尼教遺跡—摩尼光佛造像而著稱。相傳南宋紹興年間摩尼教徒于此結草為庵,元代順帝至元五年摩尼教信士舍雕摩尼光佛石像奉祀,今為世界現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遺址。摩尼教為波斯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紀由摩尼創立,吸收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佛教及諾斯替教部分思想而形成自己的教義,認為光明與黑暗是世界的本原,光明王國與黑暗王國對立斗爭。善人死后可獲幸福,而惡人須墮地獄。公元6—7世紀傳入中國,9世紀初在洛陽、太原敕建摩尼寺,后在內地被嚴禁,但仍秘密流傳,并曾被一些農民起義用作組織形式。草庵在宋代就有摩尼教活動,元時鐫造佛像于崖壁并建寺等。
庵所處山峰,巖石嵌崎,星羅棋布,間生青松綠榕,自來有“萬古梅峰”之稱。沿草庵寺西南有舊時修造的石磴道逶迤曲折于叢林怪石之間,通向山頂,又有草繩粗細的一股山泉,名“玉泉”,順著小徑在草間石上流淌,時作淙淙聲響。在草庵后面山巖上留有“云梯百級”、“萬石梅峰”、“勸念”等4處石刻。以“萬石梅峰”石刻為最,面積寬300厘米,高200厘米,“萬石梅峰”4字行楷橫排,字徑60厘米,上下款分別刻于右、左上方,楷書豎排,字徑12厘米。
華表山旅游資源及人文資源豐富,草庵寺是我國唯一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廟,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實物依據,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