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翠湖生態旅游區位于銀川市興慶區,為國家級濕地公園,是集生態保護、旅游觀光、會議度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示范園區。
鳴翠湖是黃河古道東移鄂爾多斯臺地西緣的歷史遺存,是明代長湖的腹地,地處興慶區東側,西距市區9公里,東臨黃河3公里,歷史上是銀川市“七十二連湖” 的組成部分原名為島嘴湖。湖光戲柳、草樹煙綿、百鳥翔集、魚躍其間,遠望水鷺雙飛起,近看風荷一向翻。塞上雄渾,江南秀色,豁豁然集于葦浪水波間。湖中有自然植物109種,鳥類97種,最著名的有黑鸛、中華秋沙鴨。每逢春夏,成千上萬只鳥在這里繁衍棲息。
鳴翠湖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南以孫家大湖為界,東臨惠農渠,西邊1km處是漢延渠,總面積666.7 hm2 ,其中濕地533.3hm2 (湖面280hm2),綠化及其它用地133.3hm2,平均海拔1100m。公園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景區內有“道祖廟”遺址;有見證鳴翠湖發展歷史的生長近百年的老柳樹;有歷史上漢代、清代開挖的水利工程漢延渠和惠農渠;有用于農田澆灌的木制古黃河水車。
鳴翠湖的地貌類型屬黃河沖積平原湖灘地貌,集黃土高原、黃河、湖泊、蘆葦、濕地等景觀為一身。四季分明的景觀可以讓游客充分體驗鳴翠湖春暖花開、碧波蕩漾、秋雨綿綿、冰天雪地的北國風光,同時也可以讓游客體驗到西北地區睛朗干燥的氣候特點,足以顯示出濕地資源的珍貴性和保護濕地資源的緊迫性。鳴翠湖所在地區屬于溫帶干旱氣候區,湖面面積為533平方千米,年降水量180 一300毫米,年平均氣溫8℃一9℃,年平均水深1.6米,屬黃河水系,水資源量853.76萬立方米。
鳴翠湖有大量的鳥類、水生動植物、濕地生物、荒漠植物等生物資源。經2001年專家級實地考察,這里有脊椎動物5綱24目46科129種,其中鳥類14目29科97種,維管植物3門40科82屬109種,水生浮游植物7門30科69屬,水生浮游動物29種,水生大型無脊椎動物29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鶴、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大鴇和小鴇5 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鴛鴦、黑浮鷗等14種。鳴翠湖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生物多樣性綜合體,是我國荒漠化濕地中具有獨特屬性的生態環境區。
鳴翠湖是一個集自然、生態、人文于一體的濕地公園,有良好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生物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回族風情等旅游資源,園區內的水、電、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構建了“水車苑”、“蘆葦迷宮”、“野生垂釣”“觀鳥賞花”等旅游項目,是一處休閑養性的好去處。2005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寧夏自治區濕地公園,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濕地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