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關峽懸壁長城文物景區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是以懸壁長城優勢資源為依托,長城文化和絲路文化為核心,生態環境為前提,突出入文性、自然性和民族性的絲綢之路文化旅游區。
石關峽又名水關峽,是最早的玉門關與最晚的玉門關所在地。絲綢路上的著名關隘玉門關,伴隨著中西交通的發展及其路線的變化,關址有過幾次改徙。西漢最早設置的玉門關位于今甘肅省嘉峪關市石關峽,置關時間當在武帝元封四年,至太初三、四年間李廣利二次伐大宛之際,隨著漢王室西方戰略的需要,遂將玉門關西遷至敦煌郡西北。迨及五代、宋初,該峽又被重新利用,重又設為玉門關,為敦煌歸義軍與甘州回鶻政權之間的分疆之處和東西交通要口,此為最晚的、最后廢棄的玉門關址。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占領河西后,玉門關就從史籍上消聲匿跡了。
水關峽南面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面是高聳入云的黑山。斷壁長城和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筑。斷壁長城居于黑山峽口之南,為東西走向。懸壁長城在峽谷的北面,為南北走向,城墻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這兩條長城形成拱衛之勢,共同扼守黑山峽口。
石關峽景區地處嘉峪關市西北14公里處,距嘉峪關關城8.4公里。景區內參觀的主要內容有體現長城文化的懸壁長城,有體現古代絲路文化的“絲綢古道”雕塑群和嘉峪關古代兵器展覽等。石關峽景區分為四大功能區,即石關峽古絲路文化長廊區、懸壁長城軍事防御體系區、休閑度假區、管理區。石關峽古絲路文化長廊區貫穿整個景區,有“絲綢古道”雕塑群。懸壁長城軍事防御體系區有懸壁長城、水門和古代兵器展覽等內容。休閑度假區就是長城北側綠化區域和景區入口小廣場,這里向游客提供燒烤、茶飲、棋牌娛樂和出售旅游紀念品等休閑服務。管理區主要指長城南側的旅游服務設施,包括管理中心、公共衛生間、廣場、停車場等。
古絲綢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國古代在嘉峪關地區有過記載的張騫、霍去病、班超、玄奘、馬可波羅、林則徐、左宗棠七位主要歷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隨從、二匹馬、二峰駱駝和一架馬車塑像組成,借以展示石關峽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人文內涵。張騫兩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軍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經,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東入中原都在這里留下過他們的史跡。另外,在這里可以領略渾然天成的彌勒山景觀,報國寺里佛鐘聲聲,梵音裊裊,呈現一派祥和景象。
景區以古絲綢之路文化和長城文化為主題,使現存文物旅游資源優勢最大化地轉為經濟優勢,成為河西走廊乃至甘肅“絲綢之路”旅游線上的一個精品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