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大峽谷旅游區(qū)位于新疆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自治尉犁縣,峽谷兩邊的溝地陡然增高到七八十米,連綿六十多公里,景色十分壯美。
羅布泊是個干涸的耳狀湖,位于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著稱于世,古羅布泊誕生于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洼地。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qū)區(qū)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經注羅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積又達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使羅布泊漸漸干涸,1972年底,徹底干涸。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
羅布泊大峽谷是極干旱地區(qū)山前沖積扇在地殼上升和間歇性暴雨洪水侵蝕情況下形成的峽谷,地質結構大概為第四紀膠結沙礫石層,是一種極其典型的峽谷地貌。峽谷為阿爾金山上的雪水和雨水沖刷而成,峽谷深入沙漠腹地,地形異常復雜,人跡罕至,峽谷兩側的山頂上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
大峽谷最窄處只能一人側身通過,一線天隨處可見,行走其間,峰回路轉,曲徑通幽,遮天蔽日。自西向東,峽谷長約4.2公里,呈喇叭狀,口寬約30米,谷坡高20至50米不等。峽谷下游可以行車,行至2公里處,汽車便不能通行,只能徒步而入。最狹處只有2米。峽谷兩側還發(fā)育著8條與主峽谷相貫通的小峽谷,縱橫交錯,變化奇妙。8條小峽谷中最長達500多米,最短約30米。
大峽谷景區(qū)內有四季長流的鷹泉和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雅庫輪烽燧及雅丹佛窟,其中六處佛窟、壁畫多姿多彩,栩栩如生。區(qū)內雅丹地貌與神秘的羅布泊大峽谷交相輝映,天趣盎然,其風格與羅布人村寨形成了互補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