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峨山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境內,山形酷似峨眉,集雄、秀、奇、險于一身,是一個參禪悟道、修身養性、休閑度假一體的山岳型風景區。
老峨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俗稱“老峨眉山”,地處縣城西面張場鎮、王場鄉、順龍山轄區內,海拔1142米,幅員面積11 .8平方公里。其中,林區面積1.3萬畝,突兀一峰獨峙,雄踞于成都平原西南邊緣,時有煙去在半山飄浮,尉為壯觀。山中名勝古跡如金頂、舍身崖、九老洞庭湖、萬年寺、一線天等皆與峨眉山“同名同姓”,民間傳說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
據地方史志載,老峨山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建寺于隋,興盛于唐、宋、元、明、清,山中共建有72座寺廟,僧侶最多時竟達千人。唐代開元年間,道教傳入老峨山,先文在山中建了36庵堂,有近400名道士修道山中。著名道教人物杜光庭、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等名人雅士曾游覽此山,留下許多贊美詩篇。老峨山著名的自然景觀和風景名勝,既有堪與峨眉山媲美的日出、云海、佛光,更有獨具特色的華頭懸空、美女曬羞、摩崖石刻造像等等,文物古跡和神秘傳說故事等文化積淀豐富。
老峨山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據《仙人指掌經》記載:漢明帝時,有僧自西城來,入此山修行,法號圓覺,為開山祖師。《丹棱縣志》記載:佛教入蜀,興于老峨山,再傳入二峨山。地方史志記載:老峨山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建寺于漢代,興盛于唐、宋;鼎盛時期,有48廟、36庵,僧侶千人。著名的馬祖道一禪師、可正無礙禪師和禪慧大師曾在此參禪。
有1600年歷史的“六月六”(農歷)傳統朝山會盛況空前。80年代初,文化部門組織文藝工作者挖掘整理加工,編排出嗩吶、龍燈、獅燈、花燈、蓮簫、高樁平臺等優秀節目,把游山文體活動與經濟貿易活動有機結合,促進了地方經濟、文化、體育、雍游等各項事業的發展。連續舉辦了六屆的老峨山游山文化經貿交易會,每屆都有數十萬省內外客商、旅游觀光都和參加交易會。????
老峨山山靈水雅、景區內山水交融,氣候宜人,五湖環繞,散落其間。餐飲住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框架已基本形成,新建老峨山森林度假村、萬畝森林公園、守獵場和擴建改善旅游公路和通訊條件等項目已列入國家經濟計劃投資項目,不久將成為人們休閑度假旅游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