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山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境內,處大別山腹,距縣城42公里,毗鄰建設中的東(營)香(港)高速公路和岳(西)武(漢)高速公路,緊傍318國道。
明堂山屬大別山體系,自多枝尖山脈蜿蜒而來突起三峰形成,主峰海拔1563米,是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是古代吳楚相連之地。相傳,2100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封禪古南岳——天柱山時,設祭拜之“明堂”于此山而得名;民間因其雋秀婀娜的山形與天柱山的雄偉挺拔相呼應,且同屬皖地、僅隔百里,有“兩山竟長,相約為偶”之說,故又戲稱天柱山為“公皖山”,明堂山為“母皖山”;又由于明堂山主峰石壁上有一天然雄雞圖案,且由北望之群峰形若雞冠,故又名“雞公山”。
明堂山氣勢雄偉,常年云霧飄渺,景色迷人,遠望明堂山,不同的角度,景色各不相同,南望明堂山,似一倒飛蝴蝶,神采翩翩,猶似黃山蓮花峰,有詩贊道“明堂如指五支峰,半在人間半在空”,由此可見其險峻秀麗;東上分水嶺,遙望山頂,形如筆架,直聳云端,主峰山腰間宏開一壑,中敞如堂,平坦中又起九峰,一字橫排如九子攥立,世稱“九子聯堂”;北窺明堂山,層巒疊嶂,積翠擁黛;西觀明堂山,似蘑菇云沖天而起,冉冉欲升,又如仙女云環,戴云梳霧。真可謂移步換形,千姿百態。有詩為證:“明堂山上數名堂,移步換形態萬方;南望橫空飛俠碟,西瞻慈母抱兒郎;東河殿上興明主,北斗星樓覲上蒼;水映光明天上刻,青蓮邀月共徜徉”。
明堂山風景區方圓50余平方公里,分為主峰明堂雄奇區、青松嶺奇松區、葫蘆河秀水區、月亮秀崖區和古井庵尋幽探險區五大景區。景區古木參天,佳境深藏,每個景區景色各不相同,其間有的巨石指天,陡峻異常;有的峽谷幽深,清溪潺潺,奇花野果遍谷;有的古松參天,與石、崖渾然一體,奇特異常,蔚然深秀,充滿詩境。古人將天然造化的勝景概括出十二處:有雄雞喚日、北斗星樓、云崖天塹、牛脊飛渡、雷音寺塔、云外天街、平湖積翠、馬尾銀瀑、烽火神臺、僧尼問道、三星拱月、九瓣蓮花。
明堂山上名堂多。相傳,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大詩人李白避禍出九江,經司空山進明堂山結廬而居,命名獨尖東側月亮巖石柱為北斗星樓,并在葫蘆河邊寫下“天上光明”四字,令隨從刻在河底,故明堂山有“太白邀月”遺址。清初荊王朱常聚兵反清,建荊王殿于明堂山東河沖內,因此有“河圖府,虎場縣,東河沖金鑾殿,屯兵養馬踞崗川”之說。還有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攻破土豪在明堂山依險所踞的明堂、清明、茶園巖三寨后,曾在茶園巖石洞存放糧食,后稱石洞糧倉。
明堂山特產繁多,其中中草藥材有朱砂、天麻、野生猴頭七、麝香、百合、茯苓、杜仲、半夏、桔梗、石斛、銀杏等;土特農產品有洋紅姜、黑木耳、石耳、香菇、板栗、獼猴桃、山瓜、薇菜、郎菜、蕨菜、珍珠菜、黃花菜、野山椿、橡栗粉、葛粉、云霧茶等;傳統手工產品和工藝品有龍須草鞋、老布鞋、棕制品、藤制品、竹工藝品和工藝被等。
明堂山風景區由香港金鉆有限公司投資,是深藏在大別山腹地的一塊翡翠,于2005年3月動工,2007年4月初步建成,成為觀光休閑度假旅游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