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巖風景區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境內,是集巖、洞、谷、澗、湖、溪、瀑、潭于一體,山環水抱,石奇洞幽,既有茂林修篁、田園農舍,又有古建筑文物、神話傳說的生態旅游勝地。
滴水巖風景區在城西南30公里的洞宮山麓,與古樸典雅的鯉魚溪、氣勢磅礴的九龍祭瀑布群齊名,名載《辭海》。古人題匾曰“八閩首景”,鄰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鴛鴦溪的核心地帶,依霍童溪上游的叉溪、白水洋溪等處與政和、屏南、寧德三地毗連,山巒起伏,溪澗密布,風景秀麗,成為閩東霍童溪流域旅游風光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滴水巖大旅游區包括滴水巖、九龍石窟、盤龍溪、陳峭鴛鴦溪、后壟溪及李墩石門山、岳王宮等,游覽面積數十平方公里。
滴水巖舊稱顯圣巖,寬300余米,高200余米,形似巨獅橫臥,氣勢雄偉,可與武夷山天游景區的曬布巖相媲美。早在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滴水巖就被村民發現并辟為佛地,至今九百多年,明、清兩朝幾經火災又數度重建。巖壁半腰的獅口洞上方崖頂有巖泉數道,形似珠簾,游人進洞,必經沐浴,因而稱之為“滴水巖”。
景區地形為東西走向的丘陵大峽谷,谷中因電站筑壩蓄水而形成面積10多萬平方米的湖面,主要景點有獅口洞、左右獅耳洞、大雄寶殿、奧妙洞、琶琵瀑、蜈蚣過崗、一線天、涌云洞等景點,滴水似珠簾,湖光映山色,景色宜人。在長達千余米的羊腸小道間,小溪流水淙淙,山間奇花異草千姿百態,半月灣上的梯田綠茵似錦,谷中環境清幽,佳景宜人。
石門山是周寧縣十大風景區之一,東西走向綿延3公里,中段巖嶂開裂成為兩座大石山,相對而峙,雄偉壯觀,二石高出地面80余米,相隔100余米,石壁如削,遠看極似石門,故稱石門山。陳峭鴛鴦溪與屏南縣的鄭山宜洋村同溪隔界,上游即為屏南鴛鴦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河床平緩,溪水清澈,溪岸為竹叢灌木叢蔭掩,是禽鳥棲宿良地。
滴水巖風景區集巖、洞、谷、澗、湖、溪、瀑、潭于一體,組成以“滴水巖—蝙蝠洞—后壟大峽谷”為一體的生態健身游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