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旅游風景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境內,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歷史上因泉眼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云又名“齊云山”;位于市區北郊又稱“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稱“三臺山”。清源山景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圣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尤以山上泉眼諸多,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跡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巖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于靈山,稱伊斯蘭圣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思想家,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我國占有重要位置,影響十分深遠,道教尊他為教主,奉承《道德經》為主要經典。我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閩海蓬萊”意境區內的羽仙巖下。1988年月1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屬花崗巖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勢起伏、巖石突兀,主景區最高海拔498米。地質結構是通過多次構造運動和巖體侵人所形成的,巖體外部呈黑褐色,巖層節理不發達,成土因質以坡積物居多,土壤為溫潤型;年平均氣溫17度-21.3度C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間,全年無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均適宜觀光旅游。
清源山是閩中戴云山余脈,峰巒起伏,石壁參差,林幽壑深,巖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