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南山景區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境內,不但風光綺麗,而且山高水冷,空谷清幽,未冬先雪,盛夏清涼,石洞雄厚,奇景繁多,堪稱福建閩東北以及浙南一帶第一避暑和旅游勝地。
壽寧南山景區地處壽寧縣南陽鎮南山山脈,閩東北與浙南泰順、景寧三縣交界,海拔1254.8米。自古以來是人們尋幽探勝的地方,古有文載:“名溯景泰六百年,地界閩浙第一山”。景區方圓十里,由金雞山、百洞巖、黃龍洞、葫蘆嶺、南山頂風景點組成,面積約15平方公里,主峰高1254.4米。
金雞山是一處集天然風景與人工風景于一體的風景點,開發始于八十年代末,有玉圣寶殿、馬祖廟、忠臣廟、帝王宮、天子橋、元帥宮等十余處建筑,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百洞巖景區的黃龍洞是由一個無數天然巨大迭壘而成的石洞,恍若迷宮、清泉淙淙、冬暖夏涼、令人陶醉,洞長300余米,有一線天、天壇口、貼肚口等。葫蘆嶺是著名的風景長廊,米磨巖、葫蘆巖、狀元帽、金牛臥翠、表面波海馬等維妙維肖,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叫人贊口不絕,左下方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南山頂景區主要由龍巖寺、天池、石鯉朝天、夢龍塑像、摩崖石刻等組成,龍巖寺始建于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至今已有560年歷史,1990年壽寧縣政府在寺旁出資塑建明代勤政知縣馮夢龍全像。
景區內峰巒疊嶂,奇景隱藏,蒼松石上長,翠竹洞中生,里有自然洞天的“黃龍洞”,洞內涼風習習,流泉潺潺;有千奇百態,形象逼真的怪石“鯉魚朝天”、“夫妻相抱”、“十八羅漢”、“金雞啼鳴”等;有終年不涸的山頂“天池”,池畔鐫有光緒十五年(1889年)壽寧知縣何厚卿寫的“石鯉朝天依日月,池魚出水際風去”的名句。還有歷代名人雅士登山吟詠、題聯鐫刻的摩崖石群。
南山風景區山明水秀、石洞雄奇、地貌獨特、勝景繁多,是閩東北、浙南一帶著名的風景、旅游、避暑、療養、度假的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