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古鎮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境內,是四川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
上里地處市區以北約27公里,初名“羅繩”,又稱“五家口”,以“五子登科”而著稱,“五子”是指:韓家銀子—錢、楊家頂子—官、陳家谷子—田、許家女子—靚、張家錠子—斗。古鎮舊時為南方絲綢之路,也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驛站。上里居于兩河相交的夾角內,民間傳為“財源”匯聚的寶地,背依名山,面向田園小丘,木屋為舍,石板鋪街,還有“十八羅漢朝觀音”的18座山丘。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此地,還留下了眾多的石刻標語及給革命文物。
古鎮特具歷史和自然生態兩大優勢,二水環繞的鎮內,古橋、古樹、古場鎮,古塔、古洞、古牌坊,再加上清末的宅院(韓家大院)、唐代的噴泉(淵澤侯白馬泉)競向世人展示她樸實無華的千百年的風韻。鎮上古樸的建筑高低錯落,風格各異,石板鋪街,木屋為舍。街市以主要是“井”字布局,取“井中有水”防止火患之意。
從古鎮沿河上溯1公里,有十余座古橋,造型無一相同,不僅是南來北往的通道,而且再現了古鎮歷史和匠師的技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乾隆41年的“二仙橋” 與清乾隆14年的“立交橋”,二仙橋單孔大跨度石拱橋,立交橋是進入古鎮的必經之路,橋面平整,兩端為引橋,可上下通行,大有“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之勢。
上里的古塔分為文峰塔(又稱字庫)、建橋塔、藥王塔和舍利塔,是體現上里鎮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藝術繁榮程度的象征性建筑物。古鎮內尚存有省級保護單位“雙節孝”石牌坊及市級文化陳氏“九世同居”和陳氏“貞節”牌坊3座石牌坊。
上里古鎮具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6處,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