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大峽谷位于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nèi),與興仁、貞豐兩縣所夾的北盤江流域,距黃果樹瀑布僅30余公里。
花江大峽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號稱貴州省境內(nèi)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zhì)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山高、峽深、水急、壯美的自然景觀與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神秘久遠的海百合、龍化石構成“雄奇、宏大、險峻、神秘”的鮮明特色。
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西北起崗烏鎮(zhèn)的毛草坪,東南至板貴鄉(xiāng)的三江口,全長79公里,平均寬3.8公里,面積300平方公里。景區(qū)主峰舊屋基大 坡海拔1850米,景區(qū)最低點是北盤江和打邦河的交匯合處,海拔僅370米。景區(qū)共分為夾山景區(qū)、鐵索橋景區(qū)、下瓜寨景區(qū)、盤江橋景區(qū)和古生物化石景區(qū)5個景區(qū)。
花江大峽谷深達1000米,沿途多為坡高陡巖,一水縱橫,兩岸危崖對峙,當可算無限險峻風光。在峽谷底部沿途有盤江石刻群、花江鐵索橋、盤江橋等景觀。在峽谷中的牛角井村,有6處牛角井壁畫,內(nèi)容有人、馬、鳥、龜?shù)龋H俱神秘色彩。此外,在下瓜村臨江岸的懸崖下,還有馬巖腳壁畫,畫的是赤紅色的馬和人。
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于2002年2月20日舉行首游儀式,對外向游客開放。以“花江狗肉、花江窖酒、花江剪粉”并稱的“花江三絕”迎接四海賓客。總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峽谷帶中,展現(xiàn)了貴州高原最恢宏的峽谷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