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峽位于廣東省清遠市境內,距清遠市政府所在地清城區23公里,南距廣州70多公里,有山、水、文物景觀兼具特色,被稱為“風光譽南國,古跡遍峽山”。
飛來峽俗稱“飛霞”,也叫“清遠峽”,景區總面積51.2平方公里,由粵中北江峽江景區、飛來古寺景區、三霞洞觀景區、紫竹鐘聲景區、螺星翠林景區等5大景區組成。與飛霞山、飛來寺渾然一體的山水畫卷,孕育出“峽口春帆 ”、“臨江寺影”、“松峰觀日”、“飛霞煙雨”、“飛泉瀉玉”等如詩美景。
飛來峽全長九公里,是北江三峽中最雄偉、最險峻的,峽江兩岸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千姿百態,歷史上早有名稱。兩岸高山聳翠,霞蒸霧繞,七十二峰參差對峙,起伏連綿數公里,氣勢雄渾。碧綠的北江河蜿蜒其間,在陽光照 耀下銀光飛躍,蘇東坡“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的震撼詩句,正是對飛來峽最貼切的升華。
飛來峽江面開闊、峽江對峙,是道教第十九福地。歷代興建的寺觀、亭、樓,都有意將其隱沒在林木蔥郁的山水色之間,形成古雅清幽的天人作。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里,這里風平浪靜、水波不揚、山巒青翠欲滴、江灣碧綠清撤、一派詩情畫意,令人陶醉。古代南平北往的名人客經過此峽,無不吟詩作賦,把峽山風光贊詠一番,宋代大文家蘇東坡當年游覽清遠峽之后,留下了“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的詩名,其中凝碧灣就是指飛來寺前面的那個地方。
飛來峽主要景點具有“古”“廣”“美”“奇”特色,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旅游度假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