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瑪旁雍錯民風民俗簡介
|
阿里與毗鄰的尼泊爾、印度和克什米爾的西北部地區分居喜馬拉雅中段的南北麓,平均海撥4500米,總面積34.5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最西端點。就其生存的綜合條件來說,是人類的生理極限所能達到的最高點。因而阿里繼北極、南極之后,又被稱為“地球第三極”。 高處不勝寒、人情更溫暖。阿里人總是以他們獨有的雪域情懷笑迎外界來客。流傳至今的“玄”舞是展示西藏服飾特色的絕佳方式。敬讓一杯醇香的青稞酒、酥油茶、濃凝的酸奶,獻上潔白的哈達,灑給來人的是大自然和人之初的豁達、胸納千壑百川的襟懷,似藍天白去般的素暖潔愛。 |
→瑪旁雍錯主要民族節日介紹
|
朝圣 節慶特色: 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圣。帶著強烈而巨大的心愿,沿著一條相對固定、充滿神跡啟示的圣路,向一個公認的圣地進發,這便是朝圣之舉。朝圣由來已久。在自然環境險絕卓著的西藏,朝圣尤其顯得精誠執著。轉山是來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轉山道分兩條:外線是以岡底斯山為核心的大環山線路,內線是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山線路。外線總長32公里,徒步需3天功夫,磕長頭則需15-20天。轉山人一般都是在轉足13圈外線之后再轉內線。每逢藏歷馬年,轉山的朝圣者最多,屬馬,馬年轉山一圈相當于其他年份轉山13圈,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 節慶地點: 岡底斯山為核心的神山 節慶時間: 藏歷馬年最多朝圣者 |
→瑪旁雍錯民族風情指南
→瑪旁雍錯人文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