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坊歷史街區--杭州歷史上最著名的街區,也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較完整的舊街區,是杭州悠久歷史的一個縮影。
南宋定都杭州后,筑九里皇城,開十里天街(今中山中路)。于是,在宮城外圍,天街兩側,皇親國戚,權貴內侍紛紛修建宮室私宅。中河以東建德壽宮,上華光建開元宮,后市街建惠王府第,惠民街建龍翔宮等。
清河坊的得名,與當時的太師張俊有關,建炎三年(1129),張俊在明州(今寧波)擊退金兵,取得高橋大捷,晚年封為清河郡王,倍受寵遇。他在今河坊街太平巷建有清河郡王府,故這一帶就被稱為“清河坊”。
當時,這一帶商鋪林立,酒樓茶肆鱗次櫛比,買賣絡繹不絕。清河坊街也曾是杭州最繁華的商業區,古有“前朝后市”之稱,前朝是指“前有 朝庭”,即鳳凰山南宋皇城,后市指“北有市肆”,即河坊街一帶,歷經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前夕,這一帶仍然是杭城商業繁華地段,杭州的百年老店均集中在這一帶。清河坊興于宋盛于清,街區現存古建筑大多建于鼎盛時期明末清初,百年老店胡慶余堂、萬隆火腿莊、羊湯飯店等大多建于此時,雖說歲月無情,但見風韻尤存。
從2000年4月8日的時候開始,上城區政府對清河坊的歷史建筑群進行保護,同時又開發新的街景,依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嚴格按原有風貌加以保護。
目前,清河坊歷史街區占地13,66公頃,整個街區的業態布局,除保留區內著名的老字號外,以招租,聯營等形式,引入商家經營古玩、字畫、旅游紀念品、工藝品、杭州及各地名土特產等符合街區歷史文化氛圍的項目,形成以街引商、以街帶商、以商興旅、以旅促榮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