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方塔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常熟市古城區東,
方塔園主景點是崇教興福寺塔,原名崇教寶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當時有僧文用提出“茲邑之居,右高左下,失賓主之辨,宜于蒼龍左角,作浮圖以勝之。”縣令李之善其說,逐令建塔。歷經元、明、清幾經重修。清咸豐間,寺毀而塔幸存。1963年9月重又進行了大修。方塔雖建于宋代,仍沿襲唐代方形樓閣式木塔的形制。塔為四面九層盔形頂,磚木結構,逐層遞收,立面的輪廓吳拋物線狀。
1978年置塔鈴。同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塔題額“崇教興福寺塔”,摹勒于山門之上。1984年4月, 恢復方塔原名。九十年代園內又辟月季園,花容秀美,千姿百色。后院增建長廊,亭、堂、鑿荷池、堆假山,設常熟市碑刻博物館、常熟市名人館。
位于古城區東,原名崇教寶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后又重修,崇教興福寺塔為園內主要景點,方塔雖建于宋代,仍沿襲唐代方形樓閣式木塔的形制。塔為四面九層盔形頂,磚木結構,逐層遞收,立面的輪廓吳拋物線狀。面闊三間,明間設門洞,底層為拱圈形,其余均為壺狀、每層平座深0.9至1.1米不等,檐口用擎柱支撐,每邊設幾何形欄桿三扇,曲線柔和流暢。塔心柱從第七層樓面起直貫塔頂,用圓形硬木三接而成,直徑最粗達0.6米,總長32.44米。剎自下而上由覆缽、鼓形束腰、承露盤、七重相輪、寶蓋、盔形龍首翼角、寶瓶、寶珠等鐵制構件組合而成,重15噸。塔四角上,均以鐵索鏈與九層戧認相連接。底座井字架用混凝土固定。從平地到剎頂總高67.14米。置木梯可登頂層。極目俯瞰,一覽虞山古城,美景盡收眼底。塔院內有古銀杏一株,古井一口,皆宋代遺物,此塔院曾辟為方塔公園,1984年4月,恢復方塔原名。現在園內又辟月季園,花容秀美,千姿百色。后院增建長廊,亭、堂、鑿荷池、堆假山,設常熟市碑刻博物館、常熟市名人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