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報恩寺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境內,距綿陽市區184公里。是目前四川省規模最大、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
報恩寺始建于明正統五年(1440年),完工于天順四年(1460年),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歷史。相傳龍州宣撫司土官僉事王璽圖謀為王,暗地里仿北京宮殿修造王府,后被朝廷察覺,以“報答皇恩”而奏建改作廟宇,名報恩寺。報恩寺布局結構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稱 “深山故宮”。
報恩寺東西長278米,南北寬100米,占地2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518平方米,坐西向東,平面布局由東而西,次第升高,主體建筑布置在一條中軸線上,附屬建筑左右對稱配列。分前中后三進院落,第一院落起于山門,止于天王殿,中有三橋相連,北側置鐘樓一座,門前有八字琉璃墻,臺階、狻猊、經幢、廣場。天王殿以后為第二進院落,由正殿大雄寶殿和配殿華嚴殿、大悲殿、天王殿四座建筑組成。大雄寶殿以后 為第三進院落、由萬佛閣、南北碑亭,34間廊廡和大雄寶殿組成。萬佛閣后側有齋房、庫舍、龍神祖師之堂等建筑圍繞。
報恩寺為清一色楠木結構宮殿式建筑,報恩寺的雕刻繪塑,精工巧制,殿內佛像、造型優美,形象生動;繪畫壁塑,構圖巧妙,內容豐富。大悲殿高達八米許的千手觀音,正身是用一根巨大的楠木雕成,身后1004只手,千姿百態,美麗壯觀。華嚴殿內的轉輪經藏更是精美絕倫,猶如一座凌空托起的七級浮屠。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萬佛閣、大悲殿、華嚴藏、南北碑亭、三橋、鐘樓、山門等。殿內泥塑木雕、石刻和壁畫精巧細致。楠木雕成的千手觀音高達9米,六面七層,縷空雕刻,工藝精湛。萬佛閣斗拱達200余朵,大雄寶殿和萬佛閣內有40余平方米擠粉立面,是研究明代繪畫極有價值的資料。
報恩寺布局嚴謹,雄偉壯觀,融建筑雕刻、繪畫于一體,1956年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