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頂山風景區位于四川省茂縣石鼓鄉和南新鎮東南,是1999年1月6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及其生物多樣性為主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九頂山地處綿竹、什邡和阿壩州茂縣分界線上,位于岷山山系龍門山脈中部,雄踞龍門山脈群峰之首,地理坐標103°45′-104°15′和北緯31°23′-31°42′之間,最高頂峰獅子王峰海拔4989米。
圍繞九頂山形成的九頂山自然保護區的地形地貌是由龍門山脈綿亙而成,地質構造屬龍門山褶皺地帶,走向北東-南西,呈迭瓦狀構造。是四川盆地西緣山地的一部分,為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2001年,九頂山被國家批準入圍全國首批1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名冊。是目前我國距大城市最近的一處絕世風光。
九頂山主峰海拔4969.8米,景區面積達300多 平方公里,分為東坡和西坡(即前山和后山)兩大部分。山頂四季積雪,盛夏不消。景區東面群山環列,峰叢連綿,雄偉俊俏;又有陡峭幽深的高山峽谷、蔚為壯觀的高山杜鵑、嬌柔嫵媚的高山海子、廣袤寬闊的高山草甸。景區內溪流交錯,溪泉隨山勢逐級跌蕩,形成眾多大小、高低不同的瀑布、灘流、海子等,濃蔭滴翠,飛泉流瀑,群峰疊嶂,高山天作。
九頂山景區內生息著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群,生長著珙桐、紅豆杉、銀杏、水杉等珍貴植物群,這些,為風景區增添了無限生機,游人至此,宛如走進了童話世界,給人以入詩入畫之感。
據有關專家考證,九頂山乃“古蜀人的神仙”,是我國羯羌文化的發祥地。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古老的羌族民俗風情,為景區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使之成為自然人文旅游風景區。 九頂山雄奇壯觀,每當清晨日出峰頂,霞光燦爛,白云飄繞,蔚為奇觀,故舊志將“九頂朝霞”列為茂州八景之首。羌族民間也有不少優美的神話傳說 ,如九峰仙女助禹治水、禹鑄九鼎以鎮惡龍為民除害,為當地羌人所崇敬。
九頂山不僅有獨特的地史奇觀,而且還有動物活化石之稱的國寶大熊貓和植物活化石之稱的珙桐,300多種動物和3000多種植物的聚合成一個動植物博物館。其景色以奇峰異樹、高山湖泊、草甸繁花、茫茫林海、飛瀑流泉、雪山峽谷、珍禽異獸為特點,王羲之、陸游、杜甫曾吟詩作賦,贊嘆不已。九頂山屬岷山山脈支系之部分,地質年代多為第四系,第三級巖層。地質結構屬龍門山北東向構造帶。地層從震旦系到白堊系均有出露,為火成巖之彭灌雜巖和礫石層、泥石層。裸露巖體質地堅硬,形成斷崖絕壁、奇峰秀石,山勢復雜,叢巒疊嶂,是登山探險的好去處。
九頂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奇異的地史奇觀融煉一體,加之著名的推覆構造和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特別是存在于2至4億年前為世界所罕見的珍貴自然遺產――海綿珊瑚礁帶,更具較高的科學價值和地學觀光價值。目前,九頂山風景名勝區因其極具觀賞、科考和開發潛力,還被國家規劃列入“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