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閣景區坐落在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黃鶴樓夾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
晴川閣景區占地約一萬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荊楚雄風碑、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樓、臨江駁岸、曲徑回廊等十幾處附屬建筑組成。
晴川閣又名晴川樓,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漢陽知府范之箴為勒記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詩人崔灝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詩句之意。禹稷行宮本名大禹廟,由司農少卿張體仁于南宋紹興年間創建 ,后成為武漢歷代祭祀大禹之地。鐵門關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魏相爭,設關于此。”從三國時期到唐初的數百年間,鐵門關一直是武漢重要的軍事要塞,曾歷經多次攻守激戰。
晴川閣景區的整體建設從1984年開始,分前后二期(1984——1986;1990——1993),歷時5年多時間完成。復建后的晴川閣,以南方建筑風格為主,融合南北建筑風格之長,使樓閣的雄奇、行宮的古樸、園林的秀美渾為一體,成為武漢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觀。
晴川閣景區于1986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禹稷行宮、晴川閣被湖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命名為武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榮獲“湖北省十佳文博單位”,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A級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