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直隸總督署位于古城河北保定市繁華地段,是清朝直隸省的最高軍政長官的辦公處所,是我國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省級衙署。
直隸總督署是清代直隸省興替發展至清朝興衰成敗的歷史見證。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北方后,改保定路為保定府,知府衙署設在元朝的宣化堂。保定各府在宣化堂周轉擴充基址,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衙署。
保定直隸總督署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省級官衙建筑群,建于清代雍正七年(1792年),費時八個月完工,直到宣統三年(1911年)清朝滅亡,始終為總督辦公駐地。至今已有260余年歷史。
直隸總督署坐北朝南,為小式硬山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風貌。其格局是嚴格按照清朝關于省級衙署的規制修建的。東、西寬134米,南、北長220米,總面積近300平方米,整個衙署以兩條南北更道相隔,分中、東、西三路建筑。主體建筑在中路的中軸線上,主要有黑色三開間的大門,迎送賓客的儀門,總督舉行隆重賀典和重大政務活動的大堂,寫有“爾傣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的公生明牌坊,官員辦理各種文牘事務的吏、戶、禮、兵、刑等科房,總督接見外地官員及復審案件的二堂,總督處理日常政務的官邸和總督及家眷生活居住的上房。
總督署主體建筑均有廊龐同耳房、廂房相通,建筑錯落有致,典雅優美。東、西兩路還建有一些獨體或一兩進落院,設有刑名幕府和錢谷幕府,規制次于中路建筑,但廊廡彩畫尚存。寅賓館、吏舍、花園、箭道、馬廄、廚房和雜役人員活動居住的地方,分別建在不同的位置。整個直隸總督署具有一定的建筑特色和觀賞價值。
 
保定直隸總督署具有濃郁的時代風采和豐富的歷史內涵,1988年1月,國務院核準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