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自然風光清幽秀麗,旅游文化底蘊厚重,民俗風情古樸自然。自明清以來,文人雅士,趨之若鶩,旅人游子,紛至沓來,使秀美的西樵山成為名噪南粵的旅游熱點。
西樵山美譽眾多,自古以來民間就流傳有“南粵名山數二樵”的佳話,將西樵與東樵(羅浮山)列為南粵名山的代表。西樵山自然風光美侖美奐,山上72峰峰峰皆奇,42洞洞洞皆幽,更有湖、瀑、泉、澗、巖、壁、潭、臺點綴其間,成為這座熄滅了億萬年的死火山的曠世佳作。西樵山林深苔厚,郁郁蔥蔥,洞壁巖縫,儲水豐富,古人贊之為“誰信匡廬千嶂瀑,移來一半在西樵”,今人稱之是:“綠色水庫”、“固體水庫”。正是因為西樵山有如此高品味的自然旅游資源,國務院、國家林業部才相繼授予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兩頂桂冠,還通過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AAAA級旅游區的評定。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燈塔”的美譽,早在6000多年前,勤勞智慧的西樵山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化;明清時期,以湛若水、何白云、康有為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學子隱居西樵,探求理學,錘煉心性,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理學文化”自此聲譽雀起;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鮮明,不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為其特點,更以具有中國特色的南海觀音文化令人矚目,聳立于西樵山第八高峰上的世界第一觀音座像已成為人們研究觀音文化的必到之所;作為國家森林公園的西樵山,其綠色文化尤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稱為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前花園”,成為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粵民眾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一塊福地。
西樵山民風淳樸、古韻猶存。山上村人的婚嫁習俗和生產勞動習俗,引起了游人的極大興趣,特別是“半山扒龍舟”、“阿婆扒龍舟”,“新年獅藝”等民間游藝活動,更是盛況空前,游人若不以一睹為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