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丘古文化旅游區民風民俗簡介
|
商丘人樸實厚道,講究仁義。這是自古以來以一貫之的。最能夠表明商丘人這一特點的莫過于宋襄公了。史載:公元前 638 年,楚國伐宋,兩軍于今商丘柘城西北的泓水交戰。宋軍在宋襄公的統領之下于泓水以北劍拔弩張、嚴陣以待。在楚軍正在渡河時分,宋國大將目夷主張出擊,宋襄公嚴詞拒絕說: “ 君子不乘人之危 ” 。等到楚軍渡河上岸,尚未排成陣勢時,目夷又請出擊。宋襄公仍說: “ 君子不攻不成陣勢的敵軍 ” 。直到楚軍上岸排好陣勢后,宋襄公才發出出擊的號令,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還身受重傷,次年傷重而死。宋襄公 的 “ 仁義道德 ” 之戰法,雖被后人揶揄,但作為宋襄公后人的商丘人始終對此有自己的看法。宋襄公死后,商丘的百姓把宋襄公當作 “ 慈悲的圣人 ” 看待,將泓水之戰發生地的村莊稱作 “ 慈圣村 ” ,用以紀念宋襄公。如今,雖然 “ 宋襄公 ” 作古了,但 “ 仁義道德 ” 還在,還在今天的商丘人身上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如商丘有一位青年在青海省某地落難,曾受到一位不相識的大姐的幫助。后來,該青年作了老板,掙了錢,為了兌現當時自己對那位大姐 “ 知恩必報 ” 的一句承諾,八年后,該青年不惜在江南輾轉數個省,跋涉數萬里,終于在云南找到了那位大姐,報了當年的救助之恩。有人說,該青年為尋找那位大姐旅途所花費的錢已經比當初所得到資助的錢不知多了多少倍,這樣做是不是有點 “ 犯傻 ” ?但這位青年說: “ 商丘人自古就講仁義,除了這樣,我不知道還能怎么做? ” |
→商丘古文化旅游區主要民族節日介紹
|
國際華商文化節、商丘木蘭文化節、正月初七古廟會等。 |
→商丘古文化旅游區民族風情指南
→商丘古文化旅游區人文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