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公園位于城區中心區,東起國慶路,南臨人民西路,西至竹葉沖(現萬花沖),北接郴桂路,是集休閑、娛樂、生態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北湖公園始建于1975年,占地面積474畝,其中水面206畝,園內規劃八大功能分區,擁有“叉魚亭”、“中國女排塑像”、“北湖水月”、“芳茗榭”、“歐泰樂園”等箸名景點。入夜,月色水光,倒影如畫,故有“北湖水月”之稱。為郴陽古八景之一,北湖公園也因此而得名。
元時,“北湖水月”為郴古八景之一,曾吸引過許多歷史文人墨客,唐代著名詩人韓愈八次經過郴州,唐貞元21年韓愈從廣東陽山來郴州與剌史李伯康泛舟游湖叉魚為樂,寫下《叉魚招張功曹》一詩,后人為紀念韓愈,在湖心筑島建亭,取名“叉魚亭”,并將“叉魚亭”刻成石碑文,鑄造了韓愈大型銅像。
叉魚亭又名景韓亭,位于北湖西北湖面。唐貞之十九年(803),唐代文學家韓愈,因上書德宗皇帝,而觸犯京兆尹李實,被貶為廣東陽山縣令。時與被貶臨武任縣令的張署,同經郴州赴任。貞之二十一年(805),兩人獲赦,又同寓郴待命。郴州刺史李伯康邀韓愈在北湖泛舟叉魚,韓愈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叉魚詩,描述郴州春夜北湖叉魚的盛景。詩中“燭然明似晝,叉落浪翻浪”,成為千古佳句。后人為紀念韓愈詠詩叉魚佳作,遂創草亭,名叉魚亭,后改為景韓亭,今仍改為叉魚亭。
相傳,韓愈共有五次經過郴州的故事,為了紀念這位唐朝的著名文學家,1985年市政府撥款30萬元,在北湖水上重修叉魚亭及其附屬的叉魚館、休息室、玉雪橋、魚池及道路等建設項目。叉魚亭整個亭子分上、下兩層,占水面積直徑為37米,仿古建筑風格,整座建筑古香古色,雕工精細、氣勢雄偉,亭頂蓋有琉璃瓦,釉彩閃爍有光,亭檐遠觀則若鳥翼凌空飛起,近觀則是龍、鳳翹首伸向南北,四周窗欞油飾朱紅光彩奪目,亭內上下各懸楹二付,叉魚亭上端高懸書法家周昭怡親筆書題的亭匾“叉魚亭”三個大字,筆鋒剛勁有力,亭內正壁刻有韓愈所作“叉魚詩”,碑文字亦工整,鐫刻精細。87年又在亭前塑立了一尊兩米多高的韓愈銅像,背西面東,神態逼真。亭之四周,嵌以麻石欄桿相圍,并種以垂柳數十和名貴花卉點綴其間,每當夕陽西下,亭形巍巍映湖水,月色皎皎上翠樓,使得游人沉于遐思,留連忘返。
北湖公園的北面,是一片碧波蕩漾的北湖,這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湖面方圓180余畝,水源自北湖中心——龍窟噴出,水深五米許,久旱不枯,日涌水量達三萬立方米。湖水清綠,猶如翡翠,游人至此,可泛舟游湖。看那湖邊堤岸,亭亭玉立的杉林,柔絲搖曳的垂柳,芳香沁人心脾的廣玉蘭和一團流火似的桃花無不引人留連忘返。每當皓月當空,漫步湖堤看到的是一輪玉盤樣的明月嵌在水中,把它那清冽的光輝灑滿湖面,只見湖水如鏡,碧水空明。一陣微風吹來,細浪跳躍,攪起滿湖碎金,星月燈火倒映在湖里,相映交輝蔚為奇觀,“北湖水月”不愧為郴州八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