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滿族博物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境內,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一所展示滿族傳世文物和民俗風情的博物館。
伊通滿族民俗館始建于1987年6月25日,館藏文物已達六百一十個種類,三千余件展品。展覽館分淵源、生產、生活、禮儀、文化習俗和今日伊通六個部分。采取專題陳列的方法,用實物展品與照片、圖板、模型和錄像等形式,向觀眾展示伊通滿族特有的民俗世界,使來參觀者能夠得以了解伊通滿族人民的傳統習俗和風土人情,體察伊通滿族人的傳統意識和生活情趣。
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曾以弓馬著稱天下。傳統的狩獵多是“聚眾合圍”既狩獵,又練兵,培養出“威名震懾莫與爭鋒”的八旗勁旅。滿族有馴鷹捕獵的古俗。在原始信仰薩滿祭禮中,鷹神列為靈禽之首,其中最名貴的是“海東青”。滿族的畜牧業有漫長歷史,曾普遍養馬,并長于馴馬。滿族又以善養豬而著稱,喜吃白肉血腸,川白肉等菜肴。滿族先民古時即養狗,狗是滿族狩獵及生活中的好伙伴,有“鷹犬無價”之說。
滿族的旗袍,在清代居“國服”地位。旗袍稱“衣介”,分單、夾、皮、棉四種。滿族的飲食從“天火肉”到“滿漢全席”極大的豐富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的是火鍋。滿族火鍋歷史悠久,在滿族歷史上曾出現“天上鍋”、“地上鍋”、“水中鍋”、“雀火鍋”等多種火鍋。滿族的住宅在清中葉以后,形成了“四合院”的典型民居,臥室內三面火炕,南北炕住人,西炕較窄,稱“萬字炕”。滿族的傳統信仰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原始宗教——薩滿教。
自古以來,伊通就是滿族發祥地之一,曾經是清代騰蛟起鳳的肇星之所,努爾哈赤的福晉、皇太極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就生在這塊土地上。古往今來這里卷帙浩繁,遺產豐厚,大批滿族傳世文物留存至今,古風猶存。這里保存了印證歷史變遷的原始文化、唐代渤海遺址、遼金城址等多處古跡。
伊通滿族博物館于1995年3月被中共四平市委、市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5月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將本館作為學術基地,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