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巖位于安溪縣城西北20公里,清溪、蓬水匯合處的蓬萊山上,峰巖聳峙,怪石林立,古木參天,石泉清洌,是閩南的旅游勝地。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清水巖原名張巖,北宋永春岵山陳普足禪師在此修行,見泉石清冽,改名建寺。1101年普照足禪師圓寂。鄉人刻沉香木像敬奉,號“清水祖師”。隨著鄉民遷居,分爐敬祀,現臺灣有清水祖師廟60多座。東南亞華僑聚區如馬來西亞檳城著名的“蛇廟”,也供奉清水祖師。
清水巖高峰,海拔767米,巖宇在500米處依山而建,下臨深壑,為三層樓閣式。一層昊天口,二層祖師殿,三層釋迦樓。三層兩邊各有檀樾廳,觀音廳、芳名廳。崇樓曲閣,層迭回護,從遠一看,外觀猶如“帝”字,氣勢磅礴,巍巍壯觀,相傳有九十九間房屋,現存為明清及近代建筑。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師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殿宇紅磚墻、青灰瓦,危樓重閣,隱在青松翠竹云霧繚繞的山頂,典雅壯觀。
廟宇附近有各具特色的景致:“獅喉”、“清珠簾”、“方鑒壙”,“枝枝向北”、“羅漢松”、“覺亭”,“石栗柜”、“巖圖碑刻”、“三忠廟”等。“清珠簾”,“一泓清水流千古,四望蒼山壘萬重”;“枝枝朝北”為古樟樹,相傳為感岳飛蒙難而枝杈北向:“巖圖碑刻”系浮雕消水巖石全景碑,明代立,是罕見的古“導游圖”。
沿山麓向上還有半嶺亭、護界宮和袈裟石、石船、石臼、石狗......千姿百態。廟宇后峰巔有四根石筍,挺峭扦天,誠為奇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