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峽地處甘肅道教名山“崆峒山”山系延至涇源縣黃花鄉(xiāng)羊槽村境內(nèi)的余脈與胭脂山山體之間
胭脂峽深400多米,長45公里,總面積4平方公里,形成于8億年前的奧陶紀(jì),屬地縫結(jié)構(gòu)。“胭脂”一名由曾在此繁衍生息過的焉支氏“焉支”演化而來。
河水在奇峭的峽谷中潺潺歡唱,順勢(shì)而變,形成無數(shù)個(gè)瀑布。景區(qū)中心,滿目盡是奇松怪石,名花異草,形似觀音賞曲,有道人拜月等奇異景觀,胭脂峽下游與甘肅崆峒山緊密相連,山水倒映、云飛霧繞,一派仙境風(fēng)光。
幾百萬年前將地殼抬升,形成了南北兩道峰巒挾持下的一條長10公里,寬100-200米的大峽谷,自西向東延伸下去,鑄造成“V”字形的地縫公園,這里樹木森林,芳草萋萋、奇峰對(duì)峙、怪石嶙峋、瀑布秀掛、水碧粼粼、彩蝶飛翻、鳥雀嚶嚶的山奇、林莽、水碧、石秀的地理單元,其景色別致,風(fēng)光媚人。鷹嘴峰、南天門、擎天一柱、蛤蟆望京、胭脂女峰、龍女洞、觀音賞曲、胭脂瀑布、連綴飛泉、夫妻石、盥洗池等千姿百態(tài),紛呈俱秀。凝物,扮人,宛若流光溢彩的妙齡少女,久在深閨人未識(shí),而今人撩起神秘的面紗,露出天姿芳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