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浙江西部的常山縣境內,地處錢塘江水系上游,東鄰衢州,南接江山縣,西界開化縣。是以中國第一枚“金釘子”為特色,融碧水青山、山林野趣、人文積淀于一體,以生態旅游、科普旅游、科考探險、休閑度假為主題的國家級地質公園。
公園總面積82?平方公里,主要發育有對追溯地質歷史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的典型地層剖面、生物化石組合帶地層剖面。以黃泥塘達瑞威爾階全球界線層型剖面最為重要。核心“金釘子”剖面園區,是我國獲得國際地科聯組織確認的首枚“金釘子”,具有極高的科考價值和開發價值,被譽為“地質史上的活教材”。
黃泥塘剖面發現于70年代,1990年第四屆國際筆石大會上被全面報道。1993年國際界線工作組在黃泥塘剖面所在的江山-常山-玉山進行了野外調查后,一致提議該剖面為達瑞威爾階的全球層型剖面點(GSSP),并在發表了研究報告后最終獲得了國際奧陶系分會、國際地層委員會、國際地科聯執行局的通過和批準。黃泥塘剖面遂成為全球達瑞威爾階的唯一的對比標準,在該剖面建立永久性標志(即地學界通稱的“金釘子”)而使該地層剖面在科學上具備了國際間對比和研究的價值。
常山縣及周邊地區的地質遺跡以奧陶紀地層古生物化石、藻礁灰巖巖溶景觀和構造地質為特色,以大量的江南地層區古生代層型? 剖面及這些地層中產出的古生物化石為主。尤以早中奧陶世(4.6-5億年前)地層及筆石、牙形刺動物化石的良好發育聞名于全球。晚奧陶世(4.4-4.6億年前)三衡山藻礁灰巖也以其巖溶地貌、生物特征和巖相變化的獨特性而著稱。硯瓦山——箬溪構造變形帶以奧陶紀巨厚輕變質巖產出典型完美的構造形跡,構成優良的觀賞石——花石而聞名。
另外還有多階段發展形成的各類微地貌單元和常山港河流地質地貌景觀。廣闊的河漫灘、階地上胡楊林以及長風一帶的氣象景觀等均為國內罕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