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柯山古稱信安山、石室山、石橋山、空石山。因晉代“王質遇仙,觀弈爛柯”的神話傳說流傳始稱爛柯山。從已知有文字記載至今已有1600余年,其名盛傳不衰,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
爛柯山融道、釋、儒三教文化于一體,可謂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唐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中稱“爛柯山為七十二福地之一”,名之為“爛柯福地”。宋張君房所撰《云笈七簽·洞天福地》稱“七十二福地第三十,爛柯山”。故道教將此山視為修真圣地,排名“青霞第八洞天”。爛柯山又是衢州佛教發祥地之一,其山南麓的寶巖寺建于梁大同七年(541),唐宋時多位高僧駐錫于此,宣揚佛法。但是三教文化中,尤有影響的當屬儒家文化在這里的演繹與傳播。從梅巖精舍到柯山書院,徐霖、毛友、朱熹、夏僎、孔元龍、馬端臨等,他們在爛柯山開壇設教,留下了熠熠生輝的著作,造就了一批批人才,使南宋時期,衢州的科舉走向了最輝煌的頂峰。
作為我國古代游覽名勝地的爛柯山,也深受歷代名家學士,騷人墨客之青睞。漢代的朱買臣,三國的虞翻,晉代的虞喜,南北朝的謝運靈、酈道元,唐朝的劉禹錫、白居易、孟郊、韓愈,宋朝的范仲淹、蘇東坡、岳飛、辛棄疾、朱熹、陸游,元朝的馬可·波羅,明朝的朱元璋、劉伯溫、徐文長、徐霞客,清朝的左宗棠、林則徐、李漁,以及現代的郁達夫、弘一法師、戴念慈等都在此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墨寶和詩文。今存歌頌爛柯山的文章、詩歌之多之廣,為各名山之冠。
因其“王質遇仙,觀弈爛柯”的美麗傳說,這里成了“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人間仙境。圍棋仙地之聲名遠播日、韓、東南亞。1993年5月,全國圍棋錦標賽在此舉行。聶衛平、劉小光、余斌、張文東等國手云集圍棋仙地重續爛柯新圖。1995年6月,全國第六屆“天神杯”中國圍棋棋王賽再次開局。棋王馬曉春,挑戰者張文東,講解劉小光等棋界高人又一次將仙地圍棋文化推向頂峰。
山含翠黛、澗泉流彩、石梁驚虹、空谷傳聲。神仙世界爛柯山,曾令無數古人所陶醉,又為云云今人所向往。美哉,爛柯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