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真八角亭景區簡介
|
? 坐落在勐海縣勐遮鄉景真村旁的一座圓形的山丘頂上,距縣城僅16公里,是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重要文物古跡。這座佛亭呈八角之狀,屹立于昔日勐景真王宮之旁,人們依其形狀和所在地稱之為景真八角亭。當地傣族稱為“波蘇景真”。“波蘇”意為蓮花之頂冠,“波蘇景真”意為景真蓮花頂冠佛亭。 這座形呈八角的佛亭,屬磚木結構建筑。亭高21米,亭基高約5米,有31個面,32個角。墻面上有象、獅、虎、牛、馬等動物的浮雕,頗像由31幅浮雕畫板組成的畫廊。亭基之上的亭室寬6米,高2.5米,室內有24面墻壁,墻上用金粉繪有許多圖案。 亭室設有東、南、西、北四道門,門面上也繪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圖案。正門呈拱形,拱門上方設有卷龕,供奉銅質佛像一尊,兩扇用紅椿板制作的大門上,分別雕有傣式太陽花和雙龍絞尾圖案。門前有一木梯與石階相連,兩側各立著一頭雄獅和一條神龍。雄獅張牙舞爪,巨龍搖頭擺尾,龍與獅的形態栩栩如生。亭子的外墻上鑲嵌著鏡子和彩色玻璃,不時閃耀著奇光異彩,使八角亭顯得更加瑰麗。八角亭的亭閣呈八角狀,所有的角都由人字形的屋宇組成。屋宇共有十層,呈臺階形狀,越往上越小。屋面覆蓋著精制的魚鱗形琉璃片瓦,屋上裝置著傣族藝人精心制作的陶質花卉、寶塔。八個亭角上都塑有金雞、鳳凰,風檐板間雕刻著色彩鮮艷的異卉奇葩。亭頂上有一把鋁質蓮花華蓋,華蓋之上有一鐵質風鈴長桿。樓閣上掛有無數風鈴,不時傳出隱隱之聲。 景真八角亭建于何時,民間傳說不一。據景真的傣文史書記載,八角亭所在的這座山丘叫做“灰剁”,是一窩有“寶”的土蜂筑巢之地。“灰剁”,上的景真中心佛寺修建于傣歷1063年(公元1701年)。作為這座佛寺的“波蘇”,也與佛寺同期修建。此亭距今已有200多年,傣族文史還記載說:“景真八亭,系佛教高僧廳蚌叫所建。”廳蚌叫曾到境外拔亮大佛寺深造,被西雙版納召片領(宣慰史)封為“松淄拉鮓祜麻哈碾扎瓦錫臘班亞廳。”這位當時名望極高的僧人,是景真佛寺的第三代主持。為修建景真八亭,廳蚌曾派人到泰國、緬甸參觀考察,并聘請一位當地人稱為“賀勐緬”(直譯為普洱漢人)的漢族匠人作技術指導,動工修建。這座佛亭結構巧妙,工藝精細獨特。它是傣漢兩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景真八角亭,造形美觀,結構與內地的亭塔截然不同。八角亭以它婀娜的豐姿,屹立在流沙河畔。亭與四周傣家村寨相連,風光優美,早已成為游客向往的一個重要景點。 |
|
景區榮譽:A級景區
主要特點:景真八角亭,是西雙版納的重要文物之一。位于勐海縣景真地方,距縣城14公里。因這座亭子在景真地方,人們通常稱它為景真八角亭。八角亭,傣語中稱撐閹諗,大意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或是高難僧侶活動的經堂。
旅游提示:1、版納機票緊俏,需提前預定; 2、為防備蚊蟲和強烈的日光,需準備驅蚊和防曬用品; 3、游覽時要尊重傣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 詳細..
景區門票:元/人,特殊人群預定標準: A.免費政策:1米以下兒童免票;70歲以上老人憑老人證免費,現役軍人持軍官證免票 B.優惠政策:身高1米—1.5米購兒童票 詳細.. |
|
|
景真八角亭風光圖片
|
管理電話:(0691)5450233 |
 |
投訴電話: |
景真八角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