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山位于陜西省安康市以南嵐皋縣東部,是陜南名山勝水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南宮山原名筆架山,屬巴山山系化龍山支脈,最高處海拔2267米,山上石筍林立,有石皆奇,其形怪異,其姿紛呈,吹之如螺號低鳴,遍傳幽谷;擊之如鐘磬弱奏,清脆悅耳,音音規整。
運用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突出山林野趣,將森林、山水、石林、云霧與文學藝術相結合寓情于景,情景交織,融森林景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野奇、秀、幽、古于一爐,吸引眾多的游客前來探奇攬勝。
筆架雄姿 遠望筆架,“山”字之形維妙維肖,其鋒犀利其勢遒勁,非神力而不可為,絢麗而趣味橫生,神秘而天工巧奪。又像三仙正襟危坐,漫山林海相偎,縹緲云霧簇擁,遠人間而近蒼天,觀天下而思極樂。俯瞰奇峰,勢凌云海,領眾山之首,誘普賢棲居。難怪有人要超出常人一步,飲食于山林,借居于巖畔,在峰巒間度盡高高在上的歲月,譜一闋道家之絕唱民國八年(1919)此山立有碑刻:“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唯茲筆架,既高且名;因有仙人,肉體成神。坐化蓮池,遐邇震驚既蒙國封,又受民尊。千秋香火,四方咸寧。遙叩西天,降此圣僧。筆架勝景,不可不銘。故作山志,以垂久永。” 筆架連三山,山在縹緲間。山以霧而秀,霧以山而美。人隨景移,景隨霧動,纏繞升騰,伸手可握。山似筆架既能毓文風,也能招來風云際會,一會兒成云中仙苑,一會兒為滄海帆檣,一會兒像橫空出戟,一會兒似仙樓神閣。云開霧散,青山如洗,仰望削壁,俯看深壑,翠色撲人,天下之大勢似在胸中 推波助瀾。以道家之眼看,在山的高處通天是升仙的極境,這雖是一種幻想,但朝飲山嵐夕醉余霞的隱逸逍遙總要令看破紅塵者向往。能耐得寂寞,獨守山林,全賴一種出塵之想,站在門檻之外的游人,恐怕是沒有這份閑心和緣分的。 嶙峋聳拔的三座奇峰,猶如一座古代的酒樽,酒已煨熱,煙云飄動,似有一縷熱浪從壺嘴盤旋而出,鮮活成一幅立體的畫面。古色古香的南宮山莊已拔地而起,游客可以在此停留歇息,然后再從從容容地漫行于青山碧水之間,盡情享受大自然的賜予,欣賞和感受曲徑通幽及返樸歸真的情感。縈回于山間小道,穿行在千溝萬丘,眼前是綠樹蕭蕭,耳畔有飛鳥伴唱,這時打開相機,俯仰坐立聽命于心,筆架雄姿濃縮于方寸之間,山的 傲骨和精神盡在股掌之中。
?? 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經營面積7648公頃。由二郎坪、金頂、火山石、高山櫟和蓮花寨五大景區組成。公園以高僧弘一大師真身、古生代火山多次噴發的流跡、第四紀冰川遺跡和原始次生森林聞名遐邇,已成為陜、川、鄂、渝毗鄰地區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消夏避暑的旅游勝地。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山上始建道觀,至清代逐漸演變成佛教勝地,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七月初二,高僧弘一大師在金頂蓮花盆中圓寂,真身百年不腐,為南宮山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 主峰金頂海拔2267.4M,旁列兩峰,三峰聳峙,形如筆架,直插云表。兩側遍地4.2億年前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石林,崢嶸嵯峨,鬼斧神工,姿態萬千。在飄蕩的云霧中,如佛如仙,似人似獸,流連其中,如到人間仙境。海螺石,吹之能響,聲震幽谷;磬石,擊之有聲,悅耳動聽;無源方池,久旱不涸,久澇不溢,千年古櫟,佯死復生,樹上長樹。高山飄雪花,低山開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溪流飛瀑,云嵐蔚蒸,空山靈雨,氣象萬千。 山之南坡,巨礫堆壘,冰斗、角峰、圍谷、面積大,保留完整,為大巴山第四紀冰川遺跡,這種集古生代和第四紀冰川于一體的奇異特征是國內罕見的,因此有極高的旅游和科研價值。 這里森林環境優美,生物種類繁多,風景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1800多種,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有珙桐(中華鴿子樹)紅豆杉、麥吊云杉、銀杏、延齡草、野大豆等31種;珍貴野生動物有金錢豹、蘇門羚、靈貓、金雕、錦雞、大鯢等28種。
凡是從山上下來的游客,只要真正用心看了,都會覺得自己不是做了一回仙風道骨的仙人,就是做了一位獨臥山巔的高人。雖未出入釋門,卻也能得一絲半縷的意緒,若生舞文弄墨之雅興,寄情山水,風騷獨領,具得大自然之靈氣,自會俯拾皆成佳句,著墨即是文章。若用畫家攝影師的獨特視角,以此切入生活,切于自然,“搜盡奇峰打草稿”,就會更有獨到的收益。就像吳冠中筆下的黃山:放眼一望,茫茫云海中浮現著墨色的山峰,千姿百態。峰巒之美多半在頭頂,云層覆蓋了所有的山腳、山腰,有意托出了頂峰之美,以其銀白襯托峰巒之墨黑,以其海浪似的橫臥的波狀線對比剛勁的山石垂線。 喜歡讀書的朋友,晨起捧讀先哲華章,讓知識的源流與大自然的秀美融會交流,身心便有一種美的升華與凈化。中國有句古語,叫做“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站在南宮觀看筆架峰巒疊翠、削壁入云的恢宏氣勢就會想:筆架養在深閨無意顯其險,人向往其險;筆架無意顯其高,人向往其高;筆架無意顯其幽,人向往其幽;筆架無意顯其奇,人向往其奇。山無欲,人欲之,山人合而為仙,如此仙境豈不讓人樂而忘憂,啟迪一世。 溪流野趣 有山無水襯不出氣度,有水無山顯不出精神。從嵐河中游向左溯溪而上,兩岸桃紅柳葉綠,煙村四五家。一線清流藏頭露尾在淺沙石罅中鉆行,漾漾然瀉珠漱玉,潺潺焉濯浴凈心。水中的石頭全是火山巖溶形成,盡管鐵骨錚錚仍叫歲月打磨成冷卻了的饅頭。這石就是凝固的火,沉默的光,是冷靜著的熱情。水中的小石子兒,個個花紋綺麗,只只光滑鮮碧,像山水縮微,似星星點燈。 進入上溢,又是一番光景:山勢聳峙,石壁陡峭,老樹紛披,古藤綴拂,回眸而望,溪流如玉帶,田疇似螺紋,遠山近水盡收眼底。筆架主峰一會兒探出頭來,一會兒縮了回去,人稱“三隱三現”。再往前行,本以為水盡山窮,豈知澗溪上有澗溪,瀑布上有瀑布,依然是看不完的參差怪石,淌不完的淙淙流韻。從南宮山腳下涌出來的這股清泉,濯足以接受道家的洗禮,沐浴以洗盡旅途的鉛華,啜飲以品味水流千載歸長江之哲思。最著名的是“飲流戲鯢”,上有珍稀水青繁茂如蓋,下有巨石青苔點綴其上,溪流一會兒跌落,一會兒蠕動,水中小魚悠哉游哉,大鯢暗伏靜養,一動一靜,別具情趣。頭道河巨礫堆壘,河水撞石如銀瓶進裂,水聲引得山鳴谷應,周圍杜鵑滿山,盛開時節紅白粉紫爭奇斗妍,水花、杜鵑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九曲十八彎,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淺灘處,卵石魚跳,清晰可數;潭深處,溪水青碧,群峰對鏡,好似流動的翡翠。潭心倒影時開時合,山中霧嵐云卷云舒。溪流兩岸,丹峰擁翠,奇石遍布,神態各異。秋冬春夏,陰晴雨雪,暮靄晨嵐,四時景致,奇幻百出。這是生命的源泉,是神秘的溪流,珍奇生物在這兒繁衍,鳥獸魚蟲在這兒孕育,這里是鳥的天堂,動物的王國,滋養著茂林修竹,山花水草。特別是學名叫做大鯢的娃娃魚,隨便掀翻幾塊石頭,也許就能看到一條,雖比不上美入魚那樣的嬌俏,卻也算得上山溪一絕。還有長了毛的螃蟹,貼緊石板的巴巖魚,頂著青蓋的馬蹄鱉,小巧玲瓏的鋼鰍子,美妙絕倫的桃花魚……渭水(姜子牙)釣利,桐江(嚴子陵)釣名十而在溢水之上垂釣必定會釣起一個好心情。 這里的水淺,不足以藏龍之首尾;這里的林深,卻能臥虎之大氣。溪流野趣。目不暇接,正踟躕間,眼前驀地橫一脈大山,三座青峰一字兒擺開,直插霄漢。這不就是一個大寫的“山”字么?這不就是寫字的筆架么?親愛的朋友,南宮山這部奇書已翻到最新的一頁,正等著大家去閱讀呢! 林中搜奇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樹有多秀。南宮山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儀仗隊般比肩接踵,或偉岸,或博大,或蒼勁,或婆娑,百態千姿,風情萬種。樹與樹之間幾乎被巨大的藤蔓和氣根充塞了,不知名的古樹巨藤,野花閑卉似乎都能講述一段遠古的故事。林中徜徉,滿耳鳥語,或圓潤,域清麗,或嘹亮,或低沉,似晶瑩的露珠從樹葉上滑落,似光潔的珍珠在玉盤中滾動。這里有我國獨有的毛冠鹿,美麗的金貓,機智的巖羊,靈巧的靈貓,笨拙的狗熊,貪吃的野豬,絢麗的金雞,紅艷的朱雀及畫眉、八哥、貓頭鷹、啄木鳥、金絲鳥、喜雀等。只要來到這里,就可以感受到原始的含意,能生發出擁抱自然的情緒。 林中的奇藤異木實在讓人要對造物主肅然起敬,脫皮樹脫下一身戎裝,展示著光滑硬朗的胴體,似在參加健美比賽;癢癢樹被風一吹,渾身抖動,笑容可掬的憨態讓人忍俊不禁。別說藤纏樹是一種恩愛纏綿,樹枯藤旺的現實讓人作另一番思考。沿山道西行,過南天門便發現一棵遭雷擊的千年古樹,樹上長樹,懷抱子孫,枯死數載又逢春,堪稱一絕。軀干二人合圍,高十余丈,樹冠雖已謝頂,但身上如袋鼠般護佑著數十種小樹,叫得上名的有野櫻桃、雞骨頭、鐵麻柳、三角楓、青椴皮。此樹1966年枯死,1978年復生,是巧合,是因緣,全憑參拜者自己去領悟了。 溫和濕潤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給珍稀植物以優厚的生長環境;珍稀瀕危保護樹種有香果樹、杜仲、水青樹、山白樹、麥吊云杉、華榛、青檀、領春木、金錢槭、紅豆樹、白辛樹。列入我國七種“寶樹”之一的有水杉和珙桐,水杉屬孑遺樹種,被世界生物界譽為活化石,樹史可追溯至上白堊紀。珙桐亦稱水梨子,為馳名世界的觀賞樹,由于其花宛如一只棲息的鴿子,因此又被稱為“中國的鴿子樹”。此外,還有天麻、黃連、延齡草、八角蓮、野大豆、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和觀賞植物。 這里的樹棵棵古拙遒勁透出歲月的印痕廣似乎一枝一葉都綴滿歷史的掌故。披拂的藤蔓和云霧草濃若古人之美髯,蒼碧的苔痕恍若達摩之影。隨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早中晚時段的變化,原始森林以其形其味以及光影聲色給人美的享受,如同欣賞到一幅仰慕已久的立體長卷。春天是綠野仙蹤,繁花似錦,青翠欲滴,繁星滿枝。玉蘭婷婷,茶花娉娉、瓊枝綽約,花木扶蘇、櫻花如云似霞廣枇杷金果盈枝,還有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