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山位于鄒城市城東南十公里處,因其獨樹一幟的自然風貌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享譽神州大地。從古自今,贊美之作不可勝數:其異情別景非親臨其中不可言表。
論其高,嶧山僅為泰山三分之一稍強,算不得巍峨高大;論其面積與周長,嶧山與泰山不可同語。然而嶧山卻以其小巧之體、玲瓏之態,集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于一身,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其結構布局,起承轉合;移步異景,自有玄妙;首尾相顧、起伏變幻。或者意象新類,別有洞天;或者草蛇灰線,橫云斷嶺。加上霧氣迷蒙,傳神抒情;行云行雨,攝召魂夢。較之那蘇州園林的“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來,更當為自然之鬼斧神工叫絕!山間千巖竟秀,萬壑縱橫,目不暇接,令人觀之,竟生人造假山之疑。
嶧山之秀美,在于其石頭奇、洞穴奇、泉水奇、石刻奇和神話傳說奇。石之千姿百態,萬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億萬,以堆石為奇功。嶧之盤龍鐘石,下豐上銳,如鐘無蠡,三石夾而懸之,離地三尺毫不放松,人立鐘下,以手撫之、妙不可言,游人無不驚嘆天工造化之奇功;洞穴靈瓏通達,千態萬狀,由數塊圓形巨石擎起一巨巖而成的隱仙洞,幽洞深遠,其妙無窮,他山之秀未必可與并載;九石繹連,“繹孔”通達,泉流叮咚,每當東北風或西南風起,各涌泉同時涌漲。以甘露池最負勝名,池水清澈見底,味甚甘美,不盈不竭,終年如一,千人飲用,始終如是,可謂神奇莫測;歷代石刻題壁,琳瑯滿目,涉及歷朝歷代名家眾多,內容之廣,堪稱露天之歷史文化寶庫。舊時“秦碑”堪稱國之瑰寶,新刻“鰲”字,奪世界大字之最,令人稱奇道絕;女娟造嶧,二郎擔山,伏羲畫八卦,玉帝嫁女等神話傳說,掌故軼事,枚不勝舉。正因其奇,嶧山素有“岱南奇觀”、 “鄒魯秀靈”之美譽。
“巡游天下覓美景,嶧峰獨聳傲長空”。
嶧山以它獨特的靈秀引來帝王秦始皇、劉邦、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乾隆等。而文人騷客諸如孔子、孟子、莊子、司馬遷、李白、杜甫、蘇軾、陸游、趙孟頫、鄭板橋等,更不辭辛勞來嶧訪幽探奇,留下眾多佳詩墨寶。
??? 嶧山,因有兩千多年的文化積淀,并加上獨特的自然風光,可以說是游人如織,當你有幸登臨,就會深深體會到什么是自然美,你會覺得此游才真是別有一番趣味在心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