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潭湖位于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境內,距蕪湖市僅16公里,是古往今來的“魚米之鄉”,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
奎潭湖又名奎湖,總面積近700公頃,為蕪湖市最大的湖泊。湖中有莼墩、荷花墩、妻鷺墩、龍墩、魚墩、龜嘴墩、芰荷墩等七個島狀土墩,因它們在奎潭湖中對應天上北斗七星,故得名奎潭湖 。
奎潭湖原系長江支流漳河的天然蓄水庫,聚集黃墓、黃塘、仙坊,奎湖四鄉千余口池塘河壩之水,浩浩蕩蕩入長江東流歸海,明代萬歷年間四鄉數萬民眾為蓄水灌溉數十余萬畝良田,乃萬眾一心筑堤攔水,斷其入江之道遂成今日萬畝大湖。“三國”時期,奎潭湖曾是南陵首任縣令周瑜訓練水師的重要場所,東吳名將黃蓋之墓位于湖側,人文景觀豐富。
奎潭湖水面廣闊,潭深清澈。全湖有河叉 九十九個,迂迴環繞、曲折相通,別具一番風情。區內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河塘溝汊星羅棋布。盛產優質稻和青魚、螃蟹、甲魚、青蝦等水產品。聞名遐邇的洋河藕與奎湖糯曾是清代朝廷貢品。作為歷史悠久的古老商埠,奎湖集鎮市場輻射蕪、南、繁三縣八鎮,是農副產品的主要集散地。作為2000年被國家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農民體協授予全國農民體育工作先進鄉鎮的奎湖鎮,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大浦無公害蔬菜基地、人參果基地和池湖、文閣等幾大蟹苗基地。
奎湖歷史上就是人才輩出名人集薈之地。大詩仙李白曾數次涉足奎湖之畔的仙坊村;面對浩蕩的湖水開懷暢飲把盞賦詩,仙酒坊村名由此而得名。明代進士張真、清初文學家、書法家盛此公皆出生于此,兩人在告老還鄉后又隱居故里。在湖邊著文作詩,著述頗多。奎湖更是一個有著光榮斗爭歷史的地區。早期革命家俞昌準從這里走出投身革命。抗日戰爭時期,水鄉人民以湖為天然屏障,神出鬼沒,抗擊日寇,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豪邁篇章。
奎潭湖擁有絢麗的奎潭湖風景、悠久的人文景觀、聞名全國的體育之鄉以及樸素的民居特色四大閃光點,已成為全國人民旅游、休閑、居住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