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位于濟南市長清區五峰山鄉,屬泰山山脈,主峰海拔565米,因有五座并列的秀麗山峰而得名。
五峰山的五峰呈半圓形,由西而東依次為:聚仙峰、望仙峰、會仙峰、志仙峰、群仙峰。五峰綿亙錯列,云繞峰巔,泉出石罅,宮、觀、亭、臺掩映于綠樹叢中。
五峰山自古以來就與泰山、靈巖并稱“魯中三山”,自南北朝以來即有佛事活動,金元時有道觀,遂成道教勝地。宮觀建于山上,分北南兩觀。南觀又名玄都觀,是明德王的香火院;北觀即洞真觀,始建于明太和年間,建有皇宮門、午朝門、三清殿、玉皇殿、碧霞宮、真武殿、石牌坊、三元宮等。大部分于清末傾圮。今存碑碣76塊,摩崖刻石18處。1985年長清縣各鄉鎮投資140萬元,在此建別墅庭院11座,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
五峰山屬暖帶大陸性半溫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短,氣溫回升快,降雨少;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少雨雪。景區有內八景、外八景之說,內八景是仙人臺、七星泉、迎仙橋、更雞橋、無影廟、青龍峪、白虎峪和青冷泉;外八景是青崖積翠、潤玉七峰、明泉早照、鳳山煙雨、滾粟朝霞、魚臺釣月、杏堤春曉、薛嶺牧樵。
五峰山有內外八景。內八景是青龍峪、白虎峪、仙人臺、無影廟、清泠泉、迎仙橋、七星泉、更雞橋;外八景有青崖積翠、潤玉七峰、明泉早照、風山煙雨、滾粟朝霞、魚臺釣月、杏堤春曉、薛嶺牧樵。
另外,為適應發展生態旅游而興建了森林浴場,可滿足游客“食、住、游、娛”的需要。近幾年來,五峰山加快了景點的恢復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漸漸有了“齊魯仙境”的美譽。已初步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大旅游格局。
  |